2024-08-17 09:16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就看这3点

凌乐(薛立)

职场

(237)

(0)

收藏

blog

经常会有毕业生进入职场后,问是不是技术要非常好,才能成为领导心中的“人才”?对于这个问题,我没讲大道理,想说的是:职场不像学校,成绩是衡量一个学生水平最重要的外化因素;在职场中,看一个员工是不是可造之才,绝不是只看他的技术能力、业务能力那么单一。如果非要总结,在职场中具备什么样的特质才算人才,我的答案是:要靠谱、有执行力、能拿到结果。这个答案也许有些简单、老套,但我可以用自己20年的职场经验告诉你,这个简单且老套的答案,才最接近“人才”的真相。


01

一个人最顶级的才华:靠谱

知乎上曾有一个关于靠谱员工的热门问题,是这么说的:为什么靠谱的员工,越来越难找?下面有这样一个高赞回答:靠谱而便宜的员工,是不存在的。靠谱这个词,本身就是身价的代表。

我对这个回答非常认同,如果非要说靠谱员工的具体表征,我同样用几句非常老套的话来概括: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这就是靠谱。这平平无奇的三句话,其实反映的是一件事,就是一个人做事要有闭环思维。


所谓闭环思维,是指当别人发起一件事时,你不管做到哪一步,不管完成的质量如何,都应该在约定的时间内,给发起者一个反馈。闭环思维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责任心,还反映了他的可预测性,和换位思考能力。

1、责任心

我曾听一个做HR的朋友,讲过一个他工作中的故事。他们公司的一个岗位,有3位候选人进入复试,约好某天10点面试,但不巧那天天气不好,一大早就下起了大雨。HR朋友很快就收到其中两位候选人的信息,说自己离的比较远,天气不好,出行不便,今天就不去面试了,希望HR能帮他们另约时间面试。

只有另一个女生候选人一直没有声音,朋友本以为这位女生也不会来了,没想到9点半左右,这个女生发来了消息,“不好意思,我在xx路公交车上,现到了xx站,因为路面积水,公交车可能要绕行,我可能要迟到一会,实在抱歉。”朋友马上发去信息安慰她,让她注意安全,告诉她如果路况不好,暂时取消今天面试也没问题。小姑娘反而很坚定地回复:“不用,我肯定能在10点半之前到达贵公司,不用改变您那里的面试安排”。果然,小姑娘10点半左右,准时出现在了公司,只不过当时的她有点狼狈,一身职业装全湿透了,鞋子里也都是水,走起路来会发出明显的水声。后来朋友才知道,小姑娘乘坐的公交车在还有两站路程的时候,突然抛了锚,小姑娘硬是冒着雨走过来面试的。

了解了这些情况,朋友和公司其他的领导,都既心疼又感动,简单面试了一下,就当场确定录取了她。当时朋友和公司领导的判断是,有这种责任心和毅力的人,做事一定不会差。后来,这位小姑娘果然没让他们失望,很快成了公司里的骨干。

2、可预测性

职场如同一张网,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节点,要想让这张网顺利运行,必须保障每个节点都是正常、没有问题的;即使有一点节点出了问题,都可能带来想象不到的连锁反应,因此在网状协同工作环境下,一个人的能力大,不如他的能力稳定,更有吸引力。

但现实中,往往有些人不具备这种可预测性。领导交派的工作,从来不会主动告知完成的情况,或者遇到的问题,让领导心里一点底也没有,不知道你到底做的怎么样。如果问起来,就是一句“我准备做好了再向领导汇报”。你以为这是憋大招、送惊喜,其实领导心里早“慌的一批”——你说做好了再向我汇报?你怎么知道你做的我满不满意?如果你做的不好,推倒重来,我这里时间还来不来的及?

而靠谱的人,则会在事情推进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及时和领导同步信息,开展的状况让领导知道,遇到的问题请领导协助,所有的事情都在领导的掌握之中,都在按领导想象的样子推行,这样的员工能不让领导喜欢吗?

作为一个职场中的网络节点,你的可预测性越强,能吸引到的链接也就会越来越多,你自身的价值也就越大,你的职场之路也会越走越宽广。

3、换位思考能力

现代社会变化快,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有时候大家穷尽所有力气,不过是在追求某种确定性。靠谱的人能在不同的场景下,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并尽可能用各种方式给到对方他们想要的确定性,这其实反映的是一种换位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有一次我和一位年轻同事乘飞机出差,刚下飞机这位年轻同事就接到女朋友电话,两人在电话里大吵起来。后来听他解释我才知道,在上飞机的时候,他和女朋友在微信上起了点争执,话还没解释完,就关机起飞了。更重要的是,女朋友不知道他这次是坐飞机出差,还以为他在冷暴力不回复,就疯狂发消息打电话,发现对方关机,更是怒不可遏,于是在年轻同事落地开机后,就发生了电话吵架的一幕。

其实这次争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小伙子关机前应该告诉女朋友飞机要起飞,马上关机,有事后面再说,而不是让对方胡思乱想,让冲突升级。这就是小伙子没能做到换位思考,没能充分预判女朋友此时此刻对他的期待,以及关机后女朋友会有怎样的反映。年轻人但凡有点“事事有交代”的觉悟,也不至于非吵这一架。

职场中类似的情况也经常看到。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从来不主动告知领导;给领导发完重要且紧急的邮件,不知道第一时间通知领导确认查收…这些都是职场中不懂换位思考、不懂得对方对确定性期待的体现。做事没交代,没着落,没回音,这样的人自然也就不会赢得信任和重用。


02

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是:执行力

马云说过:“我不需要提点子的人,阿里这么多人,提点子的人太多了,我需要有执行力的人。”执行力到底有多重要,看看阿里十八罗汉 彭蕾的故事就懂了。

她领导过阿里市场、HR、客服等多个业务板块,先后担任支付宝CEO、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Lazada CEO,每次都是临危受命,并且都能把事情做成。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广为流传:“无论马云的决定是什么,我都让它成为最正确的决定。” 这就是顶级的执行力。

如何提升执行力,K哥认为离不开以下几点:

1、确定目标

有了目标,才能知道从哪里开始,才能确保自己是不是走在正确的路上,才有了执行的根本动力。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早年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在有生之年不断拓展人类文明的意识和范围。于是他创立SpaceX,让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创办特斯拉、SolarCity以应对石油能源危机等等。

2、好的执行方法

执行力不是“不动脑,只动手”式的盲动,而是要有执行策略和方法,让计划有条不紊的推行。执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达成目标的质量和效率。好的执行方法让工作事半功倍,坏的工作方法,则可能让你成为白劳、苦劳,就是没有任何功劳,甚至做得越多,离原来的目标就越偏离。要干好,先要想好,想提高执行力,一定要有高效的工作方法做指引,比如利用好“时间管理法”和复杂问题的层层“拆解法”等。

3、责任心

执行力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强大的执行力,离不开超强的责任心,甚至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执行力源于责任心,责任心决定执行力。有了责任心,把手上的工作,肩上的任务,时时刻刻放在心头,才有足够的动力和热情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才能不惧困难,不找借口,不患得患失,以最佳的状态、发挥最大潜能,去面对工作,解决问题。


03

人才,就是不断拿到结果

前段时间,董明珠重点培养的“接班人”孟羽童,离开格力,闹得沸沸扬扬,还上了热搜。事后,董明珠在某次间接回应中,说了这样一句话:“给你平台,你要学会拿结果”。拿结果,其实是职场中衡量一个员工算不算“人才”的底线要求。但现实中,却有不少人常常忽略这个底线,反而产生两个大的误区:

1、错把“做事”,当成“做成事”

做事,是一个动作,一个人在办公室只要不划水摸鱼,都是在做事,但每个人做的“事”,是不是他该做的,做的对不对、好不好,有没有意义和价值,就不一定了。而“做成事”则是代表实现了目标,拿到了结果,是大家最乐意看到的终局。

有一次,我要接连参加两个重要的外部会议,需要准备很多材料,就找了两个小姑娘来帮忙,分别给了他们一份清单,让他们按照清单帮我整理材料,下班前给我。有一个小姑娘先花时间理解了我要这些材料的意图,然后归纳提炼关键词,快速检索,并用下载的各种高效软件工具,对找来的资料进行梳理、优化、排版,最终打印装订好,在下班前一个小时交到我的手上。

而另一个小姑娘,就有点抓不到重点,思路也没理清,虽然一个下午都在马不停蹄的忙着,但直到下班,她连起码的资料搜集都没有做全。虽然,他们都在“做事”,但很明显前者“做成了事”,后者却没有。谁更有价值,谁是“人才”,大家一目了然了。

2、用“过程”替代“结果”

还是举个我身边的例子,一次我办公室的电脑出了点问题,把公司的IT工程师找来维修,他又是重启,又是检查显示器,又是拆卸主板,但问题都没解决,最后过来给我说“K,你看我的整个排查过程是这样的….该做的都做了,怎么还是不行呢?”好家伙,这是把过程讲给我听,让我自己挑错、解决问题吗?

这种用“过程”混淆“结果”,试图麻痹别人感动自己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责任感缺失、做事不能把握本质、不能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和思考路径的大问题。对自身的能力提升和价值提升,都有很大负面影响。

比尔盖茨有句名言:“把我们顶尖的20个人才挖走,那么我告诉你,微软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松下幸之助也曾说过:“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人才”。我们大多数打工人,也许成不了大佬口中的“顶尖人才”,但用心一点、负责一点、努力一点,成为一个“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实用型人才,还是不难的。能做到这一点,你就已经成了公司里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了。各位加油!


0条评论

点击登录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