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马东的一段话让“玻璃心”的网友炸毛了。
事情是这样的。
马东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公司招聘过很多员工和实习生,但是他评价他们的时候,会很看重一个细节,那就是:这个人有没有“事在人先”的感觉。
他们很看重这一点,一直提倡员工要有“事在人先”的意识。
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他解释说:
既然来工作,那你生活上的事是另外一回事,工作的时候不要把生活里面过多的情绪带到工作上面来。
面对冲突的时候解决冲突,面对困难的时候解决困难,不把情绪带进去,工作的事情在个人情绪前面,这就是事在人先。
如果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更多的是把自己的情绪摆在前面的,这样的人就是人在事先,那么他就还需要成长。
马东算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了,当年他从央视主持人辞职之后开始创业,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他旗下的米未传媒连续推出《奇葩说》、《奇葩大会》、《饭局的诱惑》、《乐队的夏天》,估值几十个亿。
他在创业的过程中,招聘过很多人,也和很多人打过交道,说出这样的话也算是一番“经验之谈”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段话,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许多人在评论区开始反对他。
虽然有这么多人开骂,但我还是不得不说一句,马东说的确实有道理,至少对我来说,听了这一段话我获益匪浅。
在工作的时候把工作的事情排在自己的前面难吗?
其实不难,但是很多人根本意识不到、或者说他们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
那些生怕自己多做了一点事老板就赚了的,那些自由散漫总是把个人情绪放在最前面的,那些不去好好领悟道理就直接开骂的,我可以说,他们这辈子的格局就这样了。
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以前我在一个教育公司工作的时候,担任部门负责人,我看见员工里面有个女孩表现得不错,各项能力都很强,于是我有意培养她当项目负责人,让她带团队,
当时项目比较赶,没有进行考核就让她走马上任了,可是就因为这个决定,我悔得肠子都要青了。
这个女孩就是一个“人在事先”的人,项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她把太多的负面情绪带到了工作上面来:
和男朋友分手了,她要把脸色给底下的人看。和父母吵架了,她在办公室直接摔手机。
最可恶的是,只要是她心情不好,即使你工作上有事找她,她也不接你的电话。
她是把个人情绪是摆在第一位的,遇到一点问题,她首先想的不是去解决问题,而是抱怨、推卸责任,或者干脆是逃避。
当时我们这个项目进行到一半,又不好换人,她情绪差的时候,我只能在一边干着急,没有任何办法。
最后我们这个项目失败了,公司亏了不少钱,主要责任在我,而我主要的失败就是没有在这个岗位上找到一个合适的人。
后来我和公司一个比较了解她的高层聊天,他说的一句话我很认同,他说:这个女孩如果不去成长和改变,她在职场上的高度可能就止步于此了。
是的,你总是强调自己的情绪,过分看重自己的感受,工作怎么做得好呢?
后来我很害怕遇到玻璃心的人,和玻璃心的人共事简直是一场灾难,他们永远把自己的情绪看得无比重要,你可能一句话没有说好就得罪了他们,沟通起来很困难,工作更加难以推进了。
可能有人会说,是人就有情绪的吧,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啊。
这个话是没错的,但是生活中如何处理情绪是你的事情,不把私人情绪带到工作中来是一个职场人最基本的素养。
在职场上就应该要戒掉情绪,因为没有人有义务要为你的情绪买单。
有一句话叫对事不对人,工作是工作,私人情绪是私人情绪,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
某BAT体量的互联网公司发生过这样一个事情。
有一次,公司明确制定了战略规划,给业务人员开会,提出要求下一个季度要达到200%的增速,问大家有什么办法?
一位销售VP说非常有难度,一直抱怨不停,并且说了一大摞阻碍重重的理由。
创始人立马打断他:“对不起,你没听懂我的问题:我问的是怎么增长,不是问怎么不能增长。”
后来,在业务例会上再也没见到此人的身影,这个人被辞退了。
行业内的人都知道桌子说的是哪个公司,那个被辞退的人,他就是把自己的情绪放在工作的前面的,一听到要增长200%就心生抱怨,悲观情绪非常多,理由一大堆。
其实这个人,也是许许多多职场人的真实写照。
遇到困难,他们首先想的不是如何去克服困难,而是困在个人的情绪里面,为自己的悲观情绪找到很多借口。
同样一个问题,不同人去做,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我之前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公司提出要和境外某个单位达成合作,同事A、同事B、同事C都说这个太难办到了,第一没有资质、第二没有资源,第三……反正和上面那个被辞退的人理由大同小异。
而同事D当晚就做出了一个完整详细的PPT,没有资质,那我们可以去借一个,没有资源,那我们可以自己过去拜访,并对老板说:
要达到这个目标,
你必须给我多少资金,
然后老板你自己出面帮我解决某某问题……
你看看,“事在人先”的人和别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他把工作排在个人情绪前面,满脑子都是如何解决问题,而那些只顾个人情绪、只想着做不到的人,这辈子就做不到了。
后来老板确实给了他资源政策上的倾斜,虽然公司付出的代价和他当初计划的更多,但最终还是达成合作了,他也因此晋升了职位。
为什么桌子今天要讲“事在人先”这个概念呢,因为你如果真的学着用“事在人先”的思维去工作,你会发现自己在职场成长的速度特别快。
我的上一份工作是在教育公司工作,而我是公司里面提升最快的主管,原因也是因为有这样的思维。
记得有一次我们去对接一个很大的合作单位,但是由于对接的同事工作没有到位,我们到达之后场馆一片混乱。
可以说,大部分的人都在抱怨,说合作单位如何如何不行,对接的同事如何如何不靠谱,甚至有的人在那里玩起了手机。
但是我和他们不同,我的眼里只有接下来的工作如何顺利进展。
于是,我自己动手布置和规划,并把他们都动员起来,布置好任务,即使一开始没有对接好,但因为我灵活的处理,接下来的工作也顺利开展起来了。
我就因为这件事情,回去之后就晋升主管了。
当你眼里只有事的时候,你会想尽千方百计去完成;
而当你眼里只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你就一直陷入负面情绪里面了。
所以,请收起你的矫情,捡起你的玻璃心,职场是最不需要眼泪的。
我的前老板是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人。
他在当上老板之前,也曾经在一家公司做经理。
最开始他去那家公司应聘经理的时候,那家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人不知道有什么要事暂时离开了,于是许多个应聘者就挤在走廊上。
有些人在高谈阔论,有些人在跟其他人抱怨这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有多糟糕,总之场面特别混乱。
于是,他直接对其他应聘者说:
“我是你们的经理,你们把简历给我。”
然后一份份将简历按照顺序整理好,还让所有的应聘者有秩序地排好队,甚至还组织了一部分人帮忙把乱糟糟的人力资源部办公室的卫生搞了。
等到面试官回来看到这幅光景,二话不说直接聘请了他成为经理。
这个故事桌子对初入职场的人讲过很多遍,许多人都佩服我老板的胆量和谋略,但我最佩服的,还是他“事在人先”的工作习惯。
他作为一个应聘者,在人力资源部的人不在的情况下,他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去抱怨、吐槽,发泄自己的情绪,而是将自己当做了对方公司的一员,眼里只有工作,以及如何把工作做好的思考。
拥有这样“事在人先”的能力,不仅很容易赢得他人的注意和青睐,也会被当做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喜欢“事在人先”的人,很喜欢和他们打交道,因为他们会给人一种靠谱的感觉,不会让你失望,不会出现意外,和他们共事你就知道事情已经成功一半了。
稻盛和夫说:职场不需要无谓的情绪。
即使你抱怨再多,受到的委屈再多,当下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先把工作做好,把工作做好之后你再去发泄情绪、调整心情,这才是一个成熟人该有的心态。
其实,职场上90%的问题都是情绪问题,职场人切记要戒掉情绪,把情绪带到工作里面来,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万维钢在《精英日课》提出过一个很精彩的观点叫: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在我们的生命中,有什么东西是大过我们自己的?
它可以是信念、格局、信仰,但是这个东西一定要排在自我的前面。
如果一个人总是把自我排在前面,把自己的感受排在最前面,那么这个人格局也就这样了。
人和人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是思考方式,是视野大小,而这些东西就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事在人先,人因事显。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我们只有保持住对“事在人先”的追求,才能够不断进步,去实现那个更好的自我。
愿你我共勉!
0条评论
点击登录参与评论